照数目对等的国民交流,这样下来用不了20年,就会形成汉民与当地韩民比例相当的程度。
在同意保留当地民众语言的情况下,大力推行汉学教育。凡是愿意学习汉学的高句丽原住民,朝廷对于群子女就学给于一定的补贴。同时当地的官员入职晋升等都要进行汉学考试,高句丽人一定会产生对汉学的浓厚兴趣。”
李绩说道“臣以为,高句丽人成为我大唐国民之后,凡是自愿加入唐军者,也要采取汉学考试,作为遴选标准之一。军官的入职与晋升,也同样要采取同样的办法。”
李世民说道“还要采取鼓励通婚的政策,凡是高句丽原住民,如果与汉民族通婚,对于双方的家庭也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李靖也对高句丽人加入唐军后,派往外地服役,以及高句丽籍的军官在军队中服役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形成了关于大唐对于拓土开疆后,对于新征服地区的管理政策。
接着,李佑谈起了路上遇见战俘暴乱的事情,他建议,与其在这里关押着这些战俘,占用不少的部队进行看管,每天还要造成粮食的大量消耗,不如现在就开始对其进行分流。
目前,每天几乎都有大量的百姓和逃亡的士兵,从高句丽的占领区进入唐军的占领区,安置这些人,牵扯了李世民很大的精力,也给物资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现在已经制定出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李世民也认为可以开始进行分流了。
最难管理的还是战俘,目前在唐军的控制区域内,一共建立了34个战俘营,关押着大约11万名高句丽战俘。
李世民问道“李佑,你即将返回西北道,能不能带走一部分战俘?”
说起这个,李佑还真是有些感到为难。从这里到西北道不远万里,带着大量的战俘赶路,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一时还没有想好。于是说道。“父皇,请允许儿臣斟酌一下。”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看到李佑为难,说道“去西北道确实远了一些,不行你就少带走一些。你要是实在为难那就算了。”
李佑此时已经想好了如何安置这些高句丽战俘,他说道“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西北道也的确区需要人手。儿臣大概可以带走5万战俘。”
李世民原本希望李佑能够带走1万人,那就已经减轻了不小的压力,没想到他竟然一下子能够安置这么多人。他虽然很高兴,可是也有些担忧,他说道“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人呢?”
李佑说道“儿臣在西北道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建筑、道路、矿山等项目的开发,至少可以安置2万人,另外,还可以组成1万人的仆从军,和其他的仆从军一起作战。
九州岛上的九州国,正在与倭奴国作战,可以安置1万人的仆从军协助九州国作战。
n给工部安排。”
李世民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你可以多带些部队负责押送。”增加押运部队,会减少前线唐军的兵力,给前线的封锁线带来问题。不过,李世民仍然愿意为李佑解决押运的困难,可见李世民对李佑还是十分关照的。
李佑摇摇头说道“前线的军力不可抽调,而且大量的押运人员,在途中也会产生巨大的靡费。儿臣只需要3千名飞虎军即可。”
李世民知道,李佑向来不说大话,他既然这么说就一定想好了办法了,因此他没有说什么。
李道宗是负责管理战俘的,他可是知道,这些高句丽战俘的管理难度。战俘们被关押在战俘营里,他们无法自由活动,管理起来要容易的多。可是到了外面,在路上行军,管理的难度大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他说道“殿下,这么多战俘,要穿越整个国家的腹地,一旦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