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和郁棠愕然,忙请了人进来。
来人是吴太太身边的一位贴身婆子,她神色窘然地道“我们家太太听说这里要开讲经会,让我提前来这边订个厢房的,谁知道我提前了三天,天还没有亮就赶到了寺里,寺里的知客师傅却说,厢房已经没了……我之前听了一耳朵的,说是您会随着裴家的女眷提前住进来,就厚着脸皮来找您了,看您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家太太订间房。”
这件事陈氏可做不了主,她道“我也是借了裴家的东风。”但吴家帮他们家良多,她也不好意思就这样拒绝,又道,“要不这样,你们也先试着尽量地找一找,我也帮着你们问一问,看能不能大家一起想办法,给你们家太太订个厢房。”
那婆子感激不尽地走了。
陈氏摇了摇头,道“卫太太那天也说要带着家里的女眷过来的,瞧这样子,肯定是订不着厢房了。”
郁棠没有吭声。
陈氏也知道这件事不好办,而且也不是一时能办好、办到的,也就压下了心中的感慨,先和郁棠去了裴老安人那里。
计大娘在门口当值,见到郁棠母女就朝着她们使了一个眼色,然后转身低声交待了身后的一个小丫鬟几句,把郁棠母女迎到了旁边的茶房。
郁棠母女发现杨三太太和徐小姐已坐在茶房里喝茶了。
杨三太太和徐小姐站起身来和郁棠母女见了礼,杨三太太更是指了指茶几上的糕点对陈氏道“北京那边的点心,我也好些年没吃过了。您尝尝,看合不合您的胃口。”
陈氏道了谢,挨着杨三太太坐下。
计大娘苦笑着解释道“宋家和彭家的几位太太是带着几位少爷过来的,只好委屈您和三太太在这里先喝杯茶了。”
听那口气,并不怎么欢迎宋家和彭家的人。
陈氏忙道“我和三太太都带着小姑娘,老安人这样安排,考虑得又周到又体贴。正好,我还可以和三太太说说话儿。”
杨三太太也点头,笑着对计大娘道“老安人那边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肯定很忙。我们也不是什么外人,您就不用管我们了,我和郁太太说说话。说起来,我还是小的时候随我阿爹来过一次临安,这是第二次,听说郁太太的点心做得好,正想向郁太太讨教一番呢!”
她给裴家、给计大娘台阶下,计大娘自然感激不尽,对她的印象很好,不仅说了很多恭维杨三太太的话,还亲自给杨三太太和陈氏等人倒了一杯茶,留了小丫鬟在这里服侍,这才出了茶房。
杨三太太就真的和陈氏交流起做点心的小技巧来。
听杨三太太说话可以看得出来,她出身很好,到过很多地方,对南北的点心侃侃而谈,颇有心得。陈氏也有意向杨三太太讨教,两人说得热火朝天,笑声不断。
郁棠还好一点,被陈氏逼着做过点心,还能听得懂。
徐小姐估计是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像听天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还能耐着性子端坐着,时间一长,就开始动来动去了,像个小孩子似的。
郁棠抿了嘴笑。
徐小姐不以为意,还找了机会凑到她耳边道“我们要不要去上个官房?”
郁棠差点没能忍住笑出声来。
徐小姐就不高兴地瞪了她一眼。
郁棠觉得自己不应该笑话徐小姐的,忙答应了陪她去官房。
她立刻两眼发亮,小心翼翼地向杨三太太请假。
杨三太太似笑非笑地看了徐小姐一眼,答是答应了,但叫了身边的婆子陪徐小姐和郁棠一起去官房,并对那婆子道“你眼头亮点,别碰到不该碰到的人。“
那婆子忙躬身应“是”。
徐小姐拉着郁棠就出了茶房。
她站在屋檐下就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