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6 爵爷回京】(2 / 4)

明鹿鼎记 轩樟 4408 字 2020-04-25

次辅但并不显山露水,严嵩在位时表面上和严嵩相处平和,实际上到了裕王府时便也会参与进如何扳倒严嵩的讨论中,只不过他的意见比较谨慎不激进。

在改稻为桑的事情上也是主要顺着严嵩的意思。在和皇帝讨论事物中,他能够敏锐的知道皇帝心思,应对的十分巧妙。

在需要宣判海瑞是否处斩的当天,皇帝一想起海瑞的奏疏就生气处决海瑞就在一念之间。

徐阶为了保全海瑞的性命,于是陈奏了海瑞的妻子和胎儿都死了的事情,让皇帝一时也感到心声怜悯,干脆以表面处决实际留海瑞一条性命。

但是他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他是在尽力维护大明朝的统治,却无力解决任何一个尖锐的矛盾,只能去打地鼠似的维持现状。

如同最后所说的,他也是一个媳妇,苦了子孙也要顾着公婆的要求。

他可能最适合的还是做太子的师傅。

赵贞吉立在一个精致利己的清流理学之士的耻辱柱上下不来。

他贪名重利,一心想着抓住一切机会能够向上爬。

对皇帝的需求,不管创造条件也要满足,还是超额满足。

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不借粮怕站错队,死了多少人都是个数字。对不听话的下属,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的声音。

不论他学富几车,在利益面前全然不见踪影,并不会解决问题,只是在观察局势之后作出一些表面的文章。

嘉靖升他入内阁,但是其实内心也知道,赵贞吉私心重,不适合担大任,所以最后留给裕王的首辅名单里,并没有赵贞吉的名字。

虽然私心重,但他应该也不会像严嵩一样成为权臣,那也太不符合清流的名誉了。

可能他适合做一些有名无实权的事,或者直接如他所说“官场无非进退二字”,那还不如随了他退的心意,回去研究他的心学去。

高瀚文不适合做官,在剧中胡宗宪已经点醒过他。可他后来经商也还想着能够为朝廷做些事,说明他骨子里还是非常渴望得到朝廷官僚体制的认同。

即使不做官,他也要做个红顶商人。

他提出的方案不接地气,一方面由于本身的士族出身,不知民间疾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翰林院待久了,十分希望能够为官光宗耀祖,才在没有思考过可行性之前就提出议案。

这些原因直接限制了他做和经济这样实用性强有关的智库,可能他就适合研究音律这样的阳春白雪,即使是给休闲娱乐著书立说,也不枉费了自己的才情。

海瑞是革新者,不是革命者。虽然他直言弊病,惩治贪腐。

但他的出发点还是希望皇帝能维护统治。

如果这时出了起义军,估计他一样会镇压起义,维护统治。

他最可贵的是已经能够指出明朝弊病的根源在于皇权的集中,皇帝视百姓为可搜刮的草芥,视百官为奴仆。

诺大的国家就靠皇帝一人的喜怒治理,国无宁日。

后来等嘉靖死后,海瑞在隆庆期间任应天巡抚,他严守法律,惩治贪官,是革了不少人的命。

体恤百姓,人送“海青天”的称呼。

直臣海瑞,不但勇气可嘉,能够看到大明朝制度性的缺陷也是人中豪杰。

但他的缺陷也很明显,对人也简单的用两分法去看,善或者恶,清官或者贪官,只要违反法律,那就得严惩。

除去杀贪官,他并没有任何亮眼的功劳。

所以,他称得上是革命者,但是却不是一个建设者。

他还是最适合管理贪腐的刑部。

专制皇权从降临中原大地那天起,便以对暴力的独占为基础,成为整个官僚机器的权威来源。

其性质理应是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否则便不够稳固,不足以作为一个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