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2 / 3)

华东政府的声明发布之后,果然是全国舆论大哗,纷纷要求清廷对日俄表示强硬态度,更致是出兵驱逐日俄,有几家报纸都发表社论,认为现在清廷能够驱逐日俄的,只有海外华人,因此要求朝廷启用海外华人,符之以兵权,还有的报纸甚致要求朝廷解散军机处,启用海外华人担任军机大臣,执掌朝廷,不仅可以驱逐日俄,而且还能主导朝廷推行新政,富国强军。

这一波舆论的浪潮来得十分汹湧,一天以后甚致有不少官员都书朝廷,要求朝廷启用海外华人,出兵东北,驱逐日俄,保卫彊土。虽然在这一波舆论浪潮,也有少部份反对的声音,如认为日俄的实力太强,朝廷无力应对;海外华人包藏祸心,不可大用等等,但也改变不了这次舆论的大势。

而这一下子也将清廷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本来在日本与俄国断交的第二天,日本公使内田康哉会见庆亲王,劝告他在日俄开战时,清廷应该保持立。而在日俄互相宣战之后,日本又正式向清廷以及其他驻清廷公使管发出外交照会,再次要求清廷在日俄战争保持立。而英法美徳意等国也都十分配合日本,纷纷要求淸廷保持立,并且划设交战区。

其实日俄恶交,清廷也早注意到了,早在1903年12月27日,日俄的谈判己经进入了僵局,袁世凯向清廷折,认为日俄之间必有一战,而淸廷“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国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裂,我当守局外。” 当然这时袁世凯还只是泛泛而谈,如果日俄战争的战场不是在国的领土,严守立到也并不算错。

而进入1904年后,日俄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而且战场肯定在国,清廷也开始正式讨论,袁世凯再度折,分柝世局,认为如果清廷要保卫东北全境,至少需要30万军队,即使只保卫东北的几个大城市也需要10万军队,现在清廷的新军尚未编练完成,而且还戎卫京师之地,因此能用在东北的兵力最多只有23万人,是根本无力保卫东北的。

2月8日,日俄战争正式爆发之后,袁世凯再度折催促清廷宣布立。当然袁世凯再三折要求清廷在日俄战争保持立,并不代表是袁世凯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了一大批清廷的官员,只是袁世凯属于地方官员,这些事情应由地方官员奏朝廷。

当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时的清廷除了立之外,也确定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清廷协商了几天之后,也正准备宣布立,但在这时华东政府发表声明,将清廷推了风口浪尖。如果这个时候宣布立,估计朝廷会被口水淹死,另外也不知道海外华人这次又打算干什么,会不会借这个机会真的反了,毕竟日俄交战,无暇他顾,而其他英美法德诸国离得又远,干涉力度有限,如果海外华人真要举兵起事,到是个好机会。

而原本清廷打算在二月出兵,征剿河南匪贼,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也暂时停止下来,一来是日俄战争虽然是在关外,但清廷也不能不防;二来海外华人突然来这么一手,也有必要先弄淸楚他们的态度,说不定是为了河南匪贼的事情。

于是慈禧和光绪赶忙招集军机大臣商议对策,而且这一次从一开始把李鸿章给拉出来,同时在李鸿章的建议下,还特例招袁世凯进京参加这次朝会。

朝会刚一开始,铁良先献了一计,建议朝廷不妨下令海外华人出兵,拒俄抗日,收复东北,让海外华人去和俄日两国拼个两败俱伤,朝廷可以坐收渔利。其实铁良的这个建议,代表了不少清廷官员的想法,因此铁良也自以为十分得意。

而听了铁良的建议之后,慈禧不动声色,光绪到是有些跃跃欲试的神色,但见慈禧的双目微合,面无表情,因此一时没有说话,但李鸿章、张之洞的脸都带出了十分明显的不屑之色。

以铁良、荣庆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