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李鸿章之死(三)(2 / 3)

有太大的关系,至少不是主要原因,而且严格来说,日本也不能算是标准的立宪国家,而俄国的专制程度,其实也比清廷好得多,而华东政府的制度更是和立宪政体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华东政府也并没有作解释。

于是从1905年初,在中国就形成了一股要求朝廷仿效英、德、日本之制,定为立宪政体之国的舆论风潮,包括相当一部份地方督抚大员、士绅、乡贤,驻外使臣等也都上书朝廷,要求立宪。袁世凯的这个建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而袁世凯的这个建议,也在清廷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首先是在军机处里,除了庆亲王支持袁世凯之外,张之洞不置可否,其他5个人全都反对,由其是世续、那桐直接就和袁世凯吵了起来。虽然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并没有把立宪政体弄清楚,但还是了解一点的,立宪和原来中国政治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但对中国这样一个施行了数千年高度专制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肯定会引发极大的争议。在某些官员,由其是满族官员看来,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足可以抄家亡门了。

其实袁世凯提出这个建议,是有自己的考量。袁世凯能够发迹,戊戌政变是一个关建点,在戊戌的关建时刻,袁世凯选择投靠到慈禧这边,为自己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袁世凯飞皇腾达之际,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得罪了维新派、得罪了光绪,逃到海外的维新派更是将袁世凯视为维新的叛徒,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

当然,在当时这个隐患还并不严重,因为维新派己流亡海外,翻不越多大浪来,而光绪只是傀儡皇帝,实权都掌握在慈禧手里,又能把袁世凯怎么样,何况那时慈禧已打算废了光绪,袁世凯更是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但时局的发展却大出袁世凯的意料,历经了庚子国变的大折腾后,慈禧竟然没能废得了光绪。尽管光绪现在依然是傀儡皇帝,但皇位却似乎稳如泰山。而且慈禧已是70岁的老人,还能有几天,光绪虽然体弱多病,但毕竟还不到40岁,活得比慈禧更长,是有很大机率的,一但慈禧先于光绪去世,那么光绪就将真正亲政了。偏偏又在这个时候,慈禧把载沣选入军机处,大有把他培养成光绪的继承人的势头。

袁世凯也顿时紧张起来,因为载沣是光绪的亲弟,他或许不敢怨恨慈禧,但对自己却是完全不用顾忌的,因此未来无论是光绪亲玫,还是载沣上位,自己恐怕都没有善果,而且这几乎就是个死局,根本没有办法破解。

不过要求立宪的舆论浪潮让袁世凯看到破解的希望,袁世凯到是对立宪有些研究,知道立宪是要限制君主的权力,将君主的权力框在一个范围之内,因此袁世凯也立刻意识到,如果大清转为立宪政体,限制皇帝的权力,那么自己将来的平安也就有保障了,于是袁世凯趁着现右民意沸腾之机,上折要求朝廷立宪。

军机处己是乱成了一团,庆亲王也控制不住局面了,只得决定请慈禧、光绪御前裁决。其实面对着汹涌的舆论,慈禧也不能不为所动,她毕竟是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并不像满族权贵那么无知,现在的朝廷还十分脆弱,对民间舆情可不能完全无动于衷,因为在清廷的傍边还有华东政府这只大老虎蹲着,稍不小心,被海外华人利用,他们可是相当会利用舆论的,说不定就不好了。

立宪好与不好切不论,但首先要弄懂立宪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袁世凯说立宪会使清廷富强,而世续、那桐立宪只会让大清亡国,但都没说清楚立宪到底是什么?因此在御前会议上,慈禧首先发问,立宪究竟为何物时,双方都哑了嘴,世续、那桐根本就没怎么研究过立宪,只能一口咬定立宪全夺君之权,驾空皇权,以至亡国。

袁世凯当然也不能说立宪是要限制君主的权力,不过袁世凯毕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