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仲明直到此时,才深刻地意识到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增兵所能解决,如果不将交战距离拉近到己方能够使用攻击手段的程度,那这仗就算是再派几万人来也同样没法打。但他也知道辽东目前没有几万人的武装部队可供他指挥,除了麾下这支三千人的部队之外,再就是阿济格派来配合自己的一些骑兵和辎重部队了,加在一起看着规模不小,但对付海汉这种闻所未闻的战术,却是处处捉襟见肘,根本无从施展。
但无论如何,至少让海汉骑兵不敢那么过于接近己方军阵了,耿仲明又不能一直这么拖下去,只能下令继续行军,将侧翼的对战完全交给了刚调上来的满洲旗。至于满洲旗的军官现在会怎么骂他,他也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钱天敦和哈鲁恭并不担心派去敌军侧翼袭扰的两路骑兵会有什么大碍,只要不恋战,他们很容易就能脱离敌军的活动范围,而敌军却很难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攻击手段能够真正威胁到他们,武器射程的优势让骑兵们足以在远距离压制对手。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大概就是这种战术所耗费的弹药量着实不小,因为交战距离太远,精准度的误差就只能用发射的子弹数目去补足了,百米距离上命中敌人或许只需两三发子弹,但当这个距离拉大到百丈之后,所需耗费的子弹也会呈几何级数往上翻倍。在断断续续的交战持续了大约四十分钟之后,两支骑兵部队不得不拉开距离,将弹药集中后重新分配,只留下少数精锐继续执行袭扰,让一部分人先行回营进行补给。
而这也终于是让后金军有了喘息的机会,抓紧时间行进,希望能在海汉的下一批骑兵出动之前能赶紧行进到己方的可以发动攻势的位置。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武器装备和战术的差距都是后金军难以克服的障碍。而最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海汉军竟然有意不放一枪一炮,将他们放到较近的地方,待其布置好阵形,架好炮位,准备开始发动正式攻势的时候,这才突然开火。
十几门火炮几乎在同时发出怒吼,而其目标便是汉军旗刚刚架设好的一处炮位。尽管这个位置与海汉军阵的距离远达一里,就算是以精准着称的海汉火炮也难以一发入魂,但当十多门火炮同时集火的时候,其火力覆盖面积就足以弥补精准度的不足了。第一轮的炮轰中便有两名后金炮手被撕成了碎片,而第二轮炮轰更是有两发炮弹一前一后砸中了火炮所在的位置,将这门重达七百多斤的铁炮打翻倒地,炮管上裂了一条指头宽的裂缝,直接就报废了。
耿仲明当然不敢再让海汉继续发挥,事实上在海汉这边开始炮轰的同时,他也下令炮轰对方的阵地,只是相比对手的武器,他手上这些火炮在精准度、射程、发射速度、杀伤力方面都全无优势,轰击一里之外的目标更多是靠运气而非技术。在他手下的炮兵开出第二轮炮之前,便又有一个炮位在海汉的集火之下宣告覆灭。
耿仲明搬上前线的火炮一共就只有八门,虽然他的汉军旗装备的火炮远不止这八门,但太重的巨炮运输不便,只能部署在城池中,而比较轻的虎蹲炮、佛郎机炮射程又不够,在这种需要拉开交战距离的炮战中几乎派不上用场。没想到刚刚摆开阵势就已经八去其二,而且看这个势头,己方这八门炮大概很难撑到战斗结束了。
耿仲明很难想象海汉为何能够拥有如此犀利的武器,但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凭自己现有的条件,想要在正面战场上打败对手,那大概只有等海汉军弹尽粮绝的时候才行。而要打这种层级的消耗战,怕是要皇太极亲自下令,集结全国的精锐投放到这个战场上,或许才有机会硬生生地怼掉对手的优势。
跟这几千海汉军打一场国战?耿仲明心道自己如果这么呈报上去,皇太极大概会认为自己是发烧把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