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录国政,为后人训。其族以史官身,爵关内侯,承史君,夷三族罪不死,死罪不罪,世袭罔替。】
而肃的反应更让李恪难以理解,他接诣了,甚至事先没有与李恪有过任何商量。
那一刻,李恪突然闻到了新芽萌发的香气。
肃改姓太史之后,李恪的长子肇向假钜子位发起挑战,成。
三世五年,肇胜于役,得学宫名辩魁首,着书《嬴肇子》,亦身兼师子两称,同时在墨军晋职,为白狼营主。
这一切都不曾问过李恪的意见。
一桩桩消息传回来,李恪思虑良久,终于与三位老妻做了一番深入的夜谈。
三世五年八月初六,梅竹庄突张白幡,天下震惊!
皇帝遣内相来问,得报李恪于日前游山,在卦台山一带遭遇泥流,车马尽没。
源君,薨!
李恪突如其来的暴毙让整个天下震惊,而震惊过后,又是一种别样的暗潮涌起。
八月初八,肇于墨门召集钜子试,胜试。李肇由此子承父业,继任墨家第十一任钜子位。
八月初十,三世皇帝越过阁会,钦命昭告李恪谥号为【忠武】,李恪由此身后成圣。
可这却是个带着明显讽刺意味的封号。
克定祸乱曰武,危身奉上曰忠,李恪于武字得称,但于那个忠字……
继续阅读!
更何况三世皇帝是越过阁会抢先昭告的天下,其行为没有阁会授权,彻底违背了十六王相制的初衷。
世所哗然!
九月初一,墨家反,钜子肇领墨军出狼山,却并未直奔咸阳,而是乘着盘龙绕过一个大圈,陈兵于函谷关下。
千二百驾穷奇狂轰七天七夜,曾为大秦咽锁之地的函谷关化为齑粉,连闻名天下的秦岭绝涧都被轰开了一个大大的缺口。
三世皇帝惶然,急令赵于役召集阁会,再议谥号,李恪的正式谥号一夜乃出,仿孔子旧制,不以谥法,称【夏父】。
李恪,嬴姓,李氏,名恪,字鹤鸣,称夏子,谥夏父,终得成圣。
墨军得闻平怒,由此退军。
经历过这一次惊吓之后,赵耳一日三惊,身体每况愈下,六年三月,崩。
赵耳猝崩,谥平。
思其皇后无后,又未立太子,赵于役乃代皇帝位召集阁会,议定年仅五岁的次子泰为四世皇帝,及孝,不改元,尊皇父扶苏为皇大父。
此后天下承平,于役于朝,李肇于野名声愈发显赫,四世三年,于役召集阁会,议皇帝年幼,欲废帝代行。
十二比十……
赵于役称五世皇帝,改四世三年为五世元年,令收废帝于宫,交皇大父扶苏教养。
五世二年,五世帝召阁会,改十六王相制,明诣皇帝具有随时解散阁会的权利,且在阁会、府会皆有至高无上的一票否决权,十六比六,王相制褪为相制。
五世三年,五世帝于役以假钜子身份召集钜子试,胜试,依墨法,李肇退钜子位,赵于役成为第十二任墨家钜子,李肇失踪。
五世五年,墨又反,还是李肇,他获得了商贾阶级的全力支持,不仅领出了深藏在恒山的墨军田横部,还在三个月时间里聚起二十万大军,急攻咸阳。
只是这一次,墨家并没有完全站在李肇那边。
墨军柴武部出狼山,合大秦南北东三路常军共六十四万人马,以韩信为上将军,柴武为裨将,与李肇反军战于三川。
三川一战,尸横遍野,秦军大损三十七万,李肇军溃败,田横、卓青战死疆场,李肇逃至渑池英冢,不敢策马,被韩信追兵生俘。
大战终焉……
战后三日,在这次战争中始终未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