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儿戏,雁门、巨野两战也足以证明李恪并非迂腐之人。
可他这么说的目的在哪呢?
蒙恬咀嚼着李恪的话,突然发现,最好战的苏角居然不曾言语,最需要军功立身的司马欣也一言不发。
他们俩都是与李恪熟络的,难道他们看出什么了?
蒙恬试探着问“角君,九原地处库不齐之北,亦是兵精,你为何不请战?”
苏角愣了愣,老实作答“尊上,我正在想,为何是朔方?”
蒙恬的眼睛登时亮了。
朔方!
在大秦,朔方有两层意思,既是地名,又是城名。
作为地名时,它代表了河套源头的一片草场,位置在杭锦草原极西之地,邻河,毗山,范围横跨大河两岸,包括了矿产丰沛的狼山山脉,渔业富饶的纳林海子,整个河套水势最缓,最适合渡船的渡口之一磴口,以及数千顷肥得流油的宜耕土地。
作为城名时,它又专指九原所属,建立在磴口对岸,狼山山脉与纳林海子正中原野上的那座三里土城。
那里是整个库不齐的精华所在,易守难攻,地产富饶,背风面泽,水源丰沛……便是寻便整个大秦,也难找到能够与之媲美的天府宝地。
大秦自然不会忽视这样的天赐之所。
自昭襄王与宣太后吞并义渠,尽占内套,大秦便数度向此地迁民实边,建城立寨。这当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迁民便是在三年以前,始皇帝发民五万户实边,在大河两岸立起土城三十四座,朔方城也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
迁民五千户,立城为县治,辖两岸七城,为渡源县!
然而,这座城却没有如秦廷所思那般兴盛起来。
朔方城一建,杭锦诸部像疯了似的轮番侵扰,冬春夏秋,一刻不歇,残尸垒城,无所畏惧。
当时苏角已经转任九原将军,他将兵数度靖边,斩首万计,先后屠灭部族十余,也无法为朔方城争得片刻的安宁。
此后蒙恬出塞,九原兵力锐减,苏角不得已收缩退守至九原城,朔方就此失去大军屏障,很快便被游牧生生磨开了城防。
破城之后,城中居民被掳的被掳,将阳的将阳,一座数万人口的大城还来不及兴盛就迅速地衰亡了下去。
这是朔方的结局,也是三十四座土城的最终结局。
那些土城之中,真正毁于游牧的并不多,但是逃民日盛,城垣破败,始皇帝的实边大计早随着那些将阳的民册化为河边的残址,在风霜的侵蚀下垮塌、倒伏……
这是大秦第一次遇到强兵和严法都无从解决的难题,以至于连始皇帝都歇下了心思,对迁民之事再不提及。
但李恪似乎是想重回朔方……
蒙恬的心中猛地生出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难道说,李恪的计划是以朔方为饵,作守为攻,妄图将整个库不齐的游牧杀灭殆尽不成?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nt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