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通过(1 / 2)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大将军是有意要推行其女婿池非所提出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及更加惊人的清廉社官员监察制度。  在场的武将全是宁志远的心腹大将,自然唯大帅马首是瞻。更何况这两个新政都跟他们关系不大,因此没有任何武将有意见。  而那些文官虽然有些人心里不赞同,但一来还留在西北的文官本来就少,难成气候,二来这是大将军的意思,他们也自然不敢跟他当众唱反调。  既然文武两边都没人反对,于是这两项新政就这样顺利通过了,并且年后就开始执行。  考虑到西北读书人太少,在各级清廉社的下级人员方面,宁志远决定尽量从退伍老兵中来选人。  这些退伍老兵全都是跟着宁家出生入死多年的老人,而且绝大多数身上都有残疾,有些连正常的耕种都难以做到。  为了安置这些身有残疾的退伍老兵,宁家一般会在军屯区里安排一些轻便简单的活给他们,算是在奉养着他们。  如今既然要设立由宁家直接管辖的清廉社,那把这批虽然身有残疾,但却忠心耿耿的老兵安置到清廉社去,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样一来,首先在人员忠诚度上得到了基本保证,其次是顺便解决了这些伤残老兵的就业问题。这也是池非对岳父宁志远提出的另一个建议。  当然,由于大部分老兵都不识字,也看不懂公文,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只会安排去做些比较简单的杂务。少数识字的老兵,则会安排到偏文职的岗位。  在池非看来,这些退休老兵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在社里打杂,而是相当于宁家布置在各级清廉社里的眼线。  只要有这些忠于宁家的退休老兵在,就能极大地约束清廉社的官员,让他们不敢行差踏差,甚至跟其他地方官员勾结。  这也是让清廉社系统保持高度独立的另一步暗棋。  至于各级清廉社的官员人选方面,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因病或因伤而退下来的军方将领,二是现任文官。  为了保持清廉社的公正性,不能只选同一类人来当官,否则容易形成勾连关系。  因此这一文一武的搭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池非并不担心因病或因伤而退下来的武将会因为水平不够而承担不起清廉社官员的职责。  虽然武将比不上文官那样熟读四书五经,但阅读兵书、查看公文、书写战报的能力是肯定有的,否则根本就升不上去。  能当上高级将领的人,绝不可能是个不学无术的莽夫。  没有脑子没有谋略的人早就死在战场上了,哪里还有机会往上升迁。  相比于这些退下来的武将,与之搭配的文官数量反而太少,毕竟之前大部分文官都逃离了西北,如今是真的太缺文官。  由于人手短缺,以现在文官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原定的四级系统分类需求。  因此池非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只分成中央、省、府这三级系统,省掉了县级清廉社。  实际上应该说只有省、府两级清廉社,因为现在中央清廉社有且只有一个人在统领全局,那个人就是大将军宁志远本人。  可以说,现在宁志远不仅是西北军政一把手,还兼任中央清廉社的总负责人,三权独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西北加东北土皇帝了。  而清廉社制度暂时只在西北试行,不会在东北那边实施。  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政策,总要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不能操之过急。  池非虽然是整个清廉社监察制度的设计者,但具体人选安排方面他就帮不上什么忙。  毕竟他对各个官员和将领的资历和能力都不太了解,这只能由岳父他们来决定了。  等池非跟着宁志远等军方大将忙完一轮后,新年终于要来了。  看到新政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宁志远大手一挥,让所有人先好好过完这个年再说。  此时宁府上下,正喜气洋洋地做着过年的各种准备。  阿芷是最高兴的一个,除了大姐宁雅珊外,一家人几乎全到齐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心上人也在她身边。  于是她整天带着池非到处游玩的,去的都是她以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