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丝丝的意外,也没有一丢丢的惊喜,一切都好像是事先知道的一样,顺理成章完全不见半点的偏差。
不论是当事人自己,还是场中的看客,心里的波动都不是很大,大部分依旧还是对自家那位少主又搞出来什么意外事情的感慨,也有着几分对瑞兽貔貅幼崽的好奇,至于有关自家军师的谋划看法,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老老实实的听着心里自己判断好坏就完事了。
不合时宜略有偏差自然会有人主动开口,根本不会需要再另行提醒,更不可鞥出现忌讳莫深不敢开口的情况,那种霸权一般的事情是不会出现在刘备治下的。
再者说了,就凭着孙乾简雍他们三人的老资格,也完全不需要说有什么惧怕诸葛亮的地方啊。
对于有能之人大家都是敬重居多,攀比嫉妒乃至憎恨厌恶的情绪可谓是少之又少,心胸不大者终究难以成事,纵使可以展露一时之头角恐怕也难以有更大的发展跟前景了。
作为政治场上的老油条,作为诸葛亮的老前辈,孙乾他们几个虽然自知能力上是跟诸葛亮有些差距,但要说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跟眼界,却也不是前半辈子一直都是宅男的诸葛亮能够与之相比的……
于是乎,在诸葛亮才刚刚说完不久,刘备目光将将扫过孙乾他们的时候,三人十分有默契的互相对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对了下信号,显然是在心里都对诸葛亮的话比较认可,或者说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没有所谓的补充。
是以在以孙乾为首之下,三人一同拱手道“主公之问军师已有高见,我等三人自无半点异议!”
都是老搭档了,三人的默契可不是说说而已,比之刘关张赵四人的关系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其他势力中所谓的斗争啊谋权啊,在孙乾三人身上基本上是看不见的。
毕竟他们的主公刘备,在前半生中基本上都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是寄人篱下就是在即将寄人篱下的路上,能够保证自家安安稳稳的不出岔子早点发展壮大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什么别样的心思来考虑那些有的没的……
三人一言看起来是步调一致,刘备听罢点了点头表示清楚了,心里也一样没有任何惊奇。
正如他们习惯了诸葛孔明的发言一样,孙乾三人在达成一致后的默契也是大家都有目共睹早已习惯了的事情。
其余人没有意见,诸葛亮的话又深得刘备的肯定,那就是大家都赞同一致喽,完全没有什么异议存在。
这样的讨论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的,总好过出现各种各样的判断办法最后闹得是不可开交完了还没有一个协调统一的答案吧。
要知道当初雄霸河北的袁本初,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出谋划策者不计其数,战将统帅更是多不胜数。
可就是这样的局面这样的家底,依旧是被曹操那个家伙给车翻在了官渡,甚至还不是一次。
再有了前车之鉴的惨痛教训之后,袁本初的第二次依旧是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着实是让当时大多数天下人都吓了一跳,毕竟没有谁看好全方面都处于下风的曹操。
哪怕是刘备,实际上在没有混到袁绍手下之前,也一样是觉着这天下半壁应当是姓袁没跑的了。
可当刘备在袁绍手底下干了一阵子后,却是发现了袁本初最大的一个缺点,便是优柔寡断很多时候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思想。
正如百足之虫不能协调一致的后果,怕是大难临头之际别说是跑了,原地主转圈圈还差不多吧。
再加之袁绍手下的谋士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还个个都是互相不服气,一个问题十来个解决办法摆在主公的面前,这样的情况搁谁谁不懵比啊!
一来是优柔,二来是选项太多,这一下子就将袁绍的缺点放大放大再放大,就跟拿个一万度的放大镜一样,使其完完全全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