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佳,其父因事被诛,逃奔南唐,深受中主李璟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向北宋屈辱求和的同时,对北来官员百般猜疑。这般情形下,轻财聚人、律己服人的韩熙载为求自保,故作腐败,醉生梦死。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一时权倾朝野。深谙官场之道的他,为防功高震主,引来朝廷猜忌,一向谨慎自律之人,于道德层面,一反常态,娶小妾,收礼品,进退失据,做了许多有悖做人准则的荒唐事,甚至有说他在直隶总督任上贪污二十万两者。
奕劻在推动改革的同时,毫不掩饰地大把捞钱,高调成为大清首富,高调展示自己对醇酒美人的低级趣味,“吃不完的珍馐,花不完的钱;摆不完的阔气,弄不完的权;听不完的颂歌,收不完的礼;享不尽的富贵,过不完的年”,所有这些,为的是让慈禧老佛爷高枕无忧……
赵昺过去总是以为是皇帝无义,导致忠臣良将无辜受戗,但当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天,尤其是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感到欣喜的时候,更多的是无奈的忧伤,担心自己会被取代,父子间为了争夺权力反目成仇,担心自己打下的江山败在其的手里。
不过赵昺毕竟是有过前世的人,很快就想清楚其中的关节,而这几乎就是一个无解的题目。人常说‘屁股的位置决定了脑袋’,皇帝的屁股下是江山,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头等大事。
所以皇帝的所作所为就首先就难逃封建专制的圈子。能够打下江山的皇帝没有庸才,清楚打江山靠的是能臣,守江山靠的是忠臣。而麾下的功臣更皆是有杰出的才能,要么谋略过人,要么骁勇善战。
但是一旦皇帝的屁股坐上龙椅,各自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功臣除了拥有兵权、钱财等有形资产,还有威望、才干和人际关系等无形资产,政权财产可以上交舍弃,无形的资产很难清除,而且这些人还一个比一个难管,如此开国之前的人才在建国后可能就变成了隐患。
皇帝终归不是神仙,也无法预知谁是忠臣,或者将来谁是奸臣。破解这个难题就如同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只能是连蒙带猜。因此,功臣们造不造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要解答的庞加莱猜想。
赵昺有时候也曾想过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自秦灭六国四海归一算起,由汉人完成统一的王朝有西汉、东汉、隋、唐,加上勉强算是完成一统的宋及此时尚未出现的明朝,开国功臣大都三种归宿诛杀、供养、任用。
而产生不同归宿有五个条件皇帝登基年龄;帝王素质;功臣才略;君臣间的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乡党关系,君臣间是否互相信任,功臣何时投奔主君等;此外就是国家内外形式,大敌当前,首先处理防务对外,当国家太平,首要矛盾就变成处理内政。
谁都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帝国的缔造者必须直面权利的交接,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形势不同,各位皇帝做法也不尽相同,除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杀功臣的刘邦、朱元璋外,至少还有几位做的不错。
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待开国功臣生活上给予高标准,政务上给予权力,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刘秀命人为手下功臣绘制画像悬于凌云阁内,人称“云台二十八将”,成为君臣和谐相处的千古佳话。
隋、唐开国之主对待元勋极其优待。唐太宗李世民效仿光武帝刘秀,也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高悬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时常瞻仰怀旧!“凌烟留名”也成为臣下建功立业、君上封侯拜将的代名词。
本朝太祖赵匡胤独创“杯酒释兵权”的高招,君臣默契配合一举化解了五代十国以来将士骄主擅自废立的弊端,中央集权也为王朝专制主义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巅峰奠定了基础。不过赵匡胤的‘扬文抑武’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