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昺抬手让众人免礼,而心中却是在偷乐不宜。他其实明白宋军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依然会对蒙元形成碾压,而此战不过是验证了自己的预判。
从火炮上来说,双方的装备皆属于前装滑膛炮,按照发展的时间,蒙元比之宋朝还要领先一些。但是谁让赵昺这个天外来客突然降临,带来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前瞻和理念,因此后来者居上对未来历史上早期出现的火炮进行开发和使用。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宋的金属火炮已经多次更新,从最早的青铜炮、铸铁炮、到现下的锻造铁炮,而蒙元方面即便起步较早,但研制进度上基本停滞,在连番战败后才醒悟过来,可他们也只能从最早的铸铁炮开始仿造,当然这不是他们不想一步到位的追上大宋,而是不能够。
火炮绝对不是想造就能造的,即使有样本在前,而是涉及到材料的冶炼,加工机械的改进,乃至设计理念及熟练的工匠培养。而列装部队后,依然会涉及到炮兵的组建、训练和战术,以及指挥运用。
当下宋军的火炮发展已经成了系列,既有攻坚及摧毁敌远程武器所用的威远炮,制造混乱和放火骇人的火箭炮,专门杀伤有生力量的利器速射炮和简单、灵活、便于操作的迫击炮等等。还配备了针对不同杀伤目标专用的实心弹、霰弹和开花弹和定装发射药包。
改进工艺和使用新材料后的速射炮和威远炮,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发射不同的弹药,还因为新材料的使用,使得炮膛和炮管强度大幅度提高,通过修改炮身设计,使射程延伸同时,总体重量还有所下降,提高了机动性,也使得射程和威力得以提高。
现下重型威远炮发射的十斤弹,可以在八百步的距离上摧毁筑垒工事。而中型威远炮全重只有八百余斤,以两匹挽马拖曳,完全跟的上行军队伍。而小型速射炮射程在三百步,重量更轻,可以伴随骑兵行动,随时为其火力支援。
反观蒙元方面设计制造的火炮,尚在使用铸造工艺,只有个头儿大小之分,并没有形成系列,当然这非是他们不想,而是受限于材料和工艺,根本造不出来。所以他们造出来的东西粗糙笨重,连最基本的瞄准具都没有,更不要提配套的弹药。
所以蒙军炮兵装药量靠猜,瞄准目标凭直觉,转换目标全靠抬。重量太大,又让火炮的机动性性受到制约,难以跟上行军大队的速度,进入战场缓慢,发射速度间隔长,命中率低,无法及时火力支援。
因此宋军火炮配置体系不但甩了元军几条街,更比他们的大小炮组合功能强了不少,在战场上被压着打也就不奇怪了。而在这次战斗中,宋军步军仅凭两门速射炮发射霰弹就让敌军伤亡惨重,迫使欲实施穿插战术的敌骑不得不几次转换方向,最终放弃了分割右翼与中军的企图。
而炮兵这个兵种并非只是身强力壮,拉的动大炮,搬得动炮弹就能胜任的的,却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身体素质上的要求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头脑也要灵活,擅于学习。一个炮兵没有数学基础,他就难以计算射击诸元,标定射距,甚至无法计算装药量。
但受限于时代发展,涉及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再学习才能够掌握。在炮兵训练和指挥上,宋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早已经摆脱了边作战边摸索的阶段,形成了以武学的炮兵学校为主体培养炮兵军官,炮兵部队教导队培养基层指挥员及其骨干的教育体系,专门培养炮兵应用人才。
现在宋军炮兵最基层的炮兵班伙长都能指挥成员对火炮进行保养,构建炮兵阵地,测算射击诸元,并根据命令完成射击。而一个炮兵营指挥使则能根据作战命令独立指挥作战,配合其它兵种完成作战任务。至于一个炮兵高级指挥员便能够协调诸兵种协同作战,组织完成战役指挥。
至于宋军各部的主帅经过各层级的培训,基本都了解各型火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