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警钟声响起,抬头望向镇中的高塔,上面接连升起三面红旗,观通哨也打出旗语报告敌军两路来攻,距镇子不足五里。大战来临,他焦躁的心情反而冷静下来,下令全军备战……
…………
尽管周边已经打得热火朝天,尚在零壁的赵昺目光却不在此,眼睛久久停留在徐州上。他清楚符离只是淮北防御体系上的一个支点,不过是战略上的一枚棋子。应天府对于大宋来说更多是一种情怀,随着宋室南迁,开封沦陷,其战略地位也大大下降,攻取此地政治意义要大于战略上的意义。
徐州则不同。
宏观上,徐州地处历史传统的政治中心关洛、北部边疆政治中心幽燕、财政支柱的江南三个重要地区的连接部,徐州到长安、燕京、扬州几乎是等距的,这个位置实在关键点,谁占谁得优势。从南往北打,只要占领了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个大棋盘一样摊开来。这个时候,只要把大兵团铺开来,想打哪就打哪,攻城拔地,轻而易举,洛阳、燕京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微观上,徐州对于南方政权更有着重要意义。其地三面阻山,一面临河,南引邳宿,北控兖济,西扼汴泗。有一泻千里之势,保障江淮险要之地,建康正是恃徐州才为南北咽喉。宋室南迁之前,徐州就是黄、淮之间重要的战略支点,只有控制了徐州,方能攻防两便。
而南迁之后,徐州的战略价值更为凸显。拥有此地,退可以屏障两淮,进可以北上幽燕、西出中原。反过来,如果徐州失守,两淮就要面临严峻的国防压力,北朝则可以立足徐州形成强固的南下基地。因此只有攻取了徐州,才可免去蒙元对两淮和江东的威胁。
其次,在蒙元将大运河改道后,途径徐州的运河就是借道汴水和泗水河道的,更增加了徐州的航运枢纽地位。简要来说,沿着泗水可以北上齐鲁,能直达幽燕京师,沿着汴水可以南下淮扬吴越,西进汴洛关陕。这对于没有铁路和飞机、汽车的古代社会,水运才是维系南北经济的交通大动脉,徐州的价值可以显见。
再有,徐州还是重要的煤铁产地,其所属的利国自汉代以来,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而铁在古今都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宋在太平兴国四年设立利国监,矿冶业有了很大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炼铁场所,为全国金属矿四监之一。
神宗时便有有三十六治,冶工达六千人,规模甚大。元丰元年,徐州知州苏轼派人调查,在徐州西南发现石炭煤,从此,遂用煤代替木炭炼铁,使得冶炼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利国监年产铁达到一百五十四万斤,上交国库税铁三十一万斤,居全国产量第三位。
徐州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必然也就成了必争之地,但是要攻取徐州绝非易事。除了坚固的城防外,山川形势也决定了此乃易守难攻之地。从地理上说,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城西北东三面环水,只有南面通联陆地。
天然形成的小盆地也就成了徐州筑城的良址,城市周围的山丘陡峻,整个城池就是坐落于峰丛中的河畔,形势非常险要,远非平衍的地形可比。天然形成的屏障,防御非常便利,又有险要的戏马台扼守要道,世人称“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筑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千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能取也。”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城外有汴水、泗水两条河流交汇南流。历史上,这两条河流即便是长期受到黄河侵夺,由于徐州周边山地的限制,其河道也一直非常稳定,汴水自西来,泗水自北来,在徐州城东北角交汇南流,在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改变。这两条河流,既是护城河,也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航道,
守城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