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不作考虑(2 / 3)

且经历五代时期四朝的建设,城池宫阙已经相对完备,但这里不是没有隐患。

从地理上看,开封四周几乎无险可守,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非常不利。为了弥补开封地理上不利防御的弱点,宋朝必须在都城驻屯重兵加以弥补。弃了建都长安或洛阳,北宋开始着力开发开封这座重要的水城。当时的东京汴梁有惠民河、汴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从东京城里穿过,人称“四水贯都”。而东京就成了汴河、黄河、惠民河和五丈河漕运四河的中心。

黄河的分支汴河为开封送来了繁荣昌盛,然而也不能忽略黄河一直以来的隐患。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垦,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从北宋开始,黄河携带的泥沙量明显地在河道内堆积,并不断向南变道逼近开封,而其附近繁密的水道也成为了黄河泄洪的最佳渠道。

黄河的多次泛滥,使北宋时期以黄河汴河为主的“四大漕运”都因黄河水害而淤没,也改变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使曾堪称“北方水城”的开封的周边成了茫茫一片沙海。后期战争的频繁,使得黄河多次改道,在开封地区多次决口,而后蒙元又把大运河进一步东移,不借道河南而改走鲁西南,至此开封的衰败已是一发不可收拾。

赵昺作为现代人,更加知道从宋室南迁后至清末七百年间,黄河南下夺淮进入黄海的这一时期,在开封及其邻近地区决口泛滥达百多次,最多时每年一次,最少也是十年必泛。元明清以来,开封城曾七次被黄河水所淹。最严重的一次是李自成围开封,明河南巡抚高名衡在城西北扒开河堤,妄图淹没义军。洪水自北门冲入城内,水与城平,全城尽为洪水吞灭,城中建筑所剩无几,开封再次成为地下城。

这样的地理条件,自然深深影响了开封城的发展。金都开封时,汴河尚能部分通航。至明及清初,能够通航的河流只有贾鲁河一条,其航运已不在开封,而移至它的外港——朱仙镇。清道光以后,贾鲁河因黄河多次泛滥,也被淤塞,朱仙镇也衰落了。陆路交通,虽曾号称“八省通衙”,实际吸引的范围,主要限于河南省。

与此同时,黄河泥沙也把开封附近肥沃的平原农地盐碱化,到了“昔之饶腴裕,咸化碱卤”的地步。水运网络破坏的结果,也使凭借水运枢纽地位先发展起来的开封必然一落千丈,降为地区性政治中心,到了近现代地位又被郑州所取代,古都终沦为一个三线城市。

上下知千年的赵昺本来还对开封存在侥幸心理,可现在还未到开封,周边的情况已经让他明白故都已经不是昔日的故都。当下的军事形势,开封周边的蒙元军队主力或已经被歼灭大半,或是已经被包围,残余的只是些屯田军和少数镇抚军,若是自己继续挥军北上,收复黄河以南的地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但是他觉得却非是最佳的时机,且夺取开封反而会让他背上巨大包袱。

首先从军事形势上,东路军已经基本完成了当初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西路军当前虽已经抵达襄阳,但是却迟迟未能收复。如此一来,东部前出太多,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且周边地区许多州县并没有收复,并巩固,形成了许多空隙,敌军若是集中兵力从空隙间向后方穿插,迂回到东路军后方,而此时宋军主力皆集中在前线,根本来不及回援。所以东路军现阶段必须稳固新收之地,封堵缺口,不给敌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川蜀战事还在持续,且因为交通不便,战报无法及时传递回来,使得赵昺无法及时掌握战况,也让他不敢妄动。若是攻蜀失败,则襄阳一样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而赵昺发动北伐和攻蜀也是为了完善江南的防御体系,改变被动的战略态势。徐州、襄阳和重庆正是整个防御体系的三个重要节点,一点不稳,则整个体系就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有着崩溃的危险。

再有,开封是四战之地,不利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