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直至点灯时分才将这篇《定北平虏策》的初稿写毕,洋洋洒洒上万言,将自己所想尽言其中,其中不乏直抒胸怀之笔。但重读之后,仍觉有不尽人意之处,回到住处再次删改添加,直至午夜仍未停笔。
‘砰、砰、砰……’突然远远传来一阵火器射击的爆响声,而声响逐渐由疏渐密,分不清方向,好像周边都有交战。
老妻惊惧的披衣而起,推窗向外张望,只见行营中平静如常,灯火下可见兵卒往来巡视,望楼上亦有人值守。刘因想起白日郑监司回报之事,知是宋军在围剿欲袭击行营之地,但又想到可能会有刺客潜入,急忙唤老妻关窗闭户,吹熄烛火,勿要引起麻烦。
夫妇两人已经全无睡意,刘因与老妻相依安慰其勿要恐慌,这里乃是南朝皇帝驻地,有精锐警戒,周边又有大军驻扎,即便有万人来袭也不能轻易被攻破。但外边时疏时密的枪声及营中兵卒调度的脚步声,还是让老妻难安。
刘因望着自窗外透进的明暗不定的爆炸发出的闪光,由远及近的枪声,情知战斗十分激烈。而他心中也明白无论是处于劣势蒙元在做困兽之斗,还是高歌猛进的南朝都对中原虎视眈眈,尤其是对幽云十六州的争夺,因为这里对于南北双方都太重要了。
从军事上而言,幽云十六州东西长千余里,境内北部是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正好把中原农业区与北方游牧地区“隔开”,是历代中原王朝与北方部落的天然分界线,更是北方政权南下中原的“黄金通道”。
幽州北部重峦叠嶂的山脉,正是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且燕云十六州的西部,则是位于山西北部。这里山地极多,地形复杂,同样不利于骑兵行军。燕云十六州在中部和南部地区,有桑干河、拒马河两条河流,是最好的天然屏障。
除了这些天险,历代中原王朝又修建了一套人工防御。其中包括长城、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渝关六处防御。它们跟山脉河流连接,成为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所以,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会有“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所以北地游牧民族的骑兵想要进攻华北平原,就要直接进攻,或者施行大迂回战略,绕道而行。军队想要跨过这两座山脉,难度极高;对于另一面的中原王朝,可以以山地和河流为阻,构建防御体系,只需少量军队就可以防御。在战争爆发时,利用河流进行物资运输。
不难看出幽云十六州对于历代中原王朝皆十分重要,这里曾西汉抗击匈奴南下的要地,设有右北平、平城等城。唐代时则设立幽州大都督之职,将这里打造为北方战略要地。而盛唐年间坐拥幽云十六州的安禄山,正是以此地为跳板呼啸南下,差点要掉唐王朝半条命。
同样重要的,还有幽云十六州的经济条件,这里环境温暖湿润,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属于重要的产粮地。不仅经济发达,且人口众多,特别是在辽国统治下,其“与赋当域中之半”,每年贡献大量赋税,等于给辽国来了个大补血。
这事儿的意义,可不止是多收多少钱的问题。在宋代以前,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大困难就是经济落后,无力支撑长期战争,但辽国牢牢捏住幽云十六州,这个短板一下就补齐了。相反还有了发达的农业手工业,战争潜力如虎添翼。
在北宋初年与辽国的二十五年战争里,双方爆发多次万人规模以上的会战,辽国也遭受过多次伤亡过万的惨败与大量物资损失,却一直都能坚持得住,还有能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攻势,正是因为有幽云之地不断的补血。
而对于宋来说,没有了幽云十六州,那可不止是丢了屏障的问题,简直是开了天窗:北宋定都汴京,周围无险可守,全是一片平原。拥有骑兵优势的辽国,到后来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