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三个老头看似对自己关于军改的提议很敢兴趣,不过赵昺明白他们官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并不简单,而之所以没有提出异议,更多是自己的方案并没有触犯士人的利益,且似乎对文臣的权力有所增多,对武人的打压更进一步,因而要想仅凭这点是难以让他们完支持自己的,若想达到目的还是要拿出些真东西的。
赵昺首先从当前的形势说起,琼州面对的敌人一次比一次强大,一次比一次众多,若想复国没有一支精兵是做不到的。而宋军当下能挡住敌军依靠的还是强有力的火器,这是有目共睹的。可现在各军还是以刀枪、弓弩等冷兵器为主。所以军改就是通过裁、减、并等方法,将老旧装备尽快淘换下去。
与此同时要借换装对各军进行整训,建立起相事宜的指挥和编制。水军在几次战役中的作用自不必说,但也并非没有改进之处,由于火器在战船上大规模的应用,使得战斗形式发生了众多变化,由过去对面交锋的接舷战变成了远距离的攻击,那么战船上配备诸多的战兵便成了可有可无的‘鱼腩’,可水营中缴获的诸多战船却只能闲置。
步军同样存在这种问题,在滩头争夺战中步军装备的弩炮和火箭发射架数量较少,导致火力不足,暴露出难以压制敌军密集冲锋的弱点。若非步军占据了地利,限制了敌军的调度和兵力的集结,胜负尚未可知。而加强步军火器的配置,加大炮兵的编制,也成了当务之急,否则在以后的陆上争夺战中必会处于不利的处境。
宋军在三百年的对外战争中由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致无法获得优良的战马,只能以步军为主力,从而陷入‘打胜了追不上,战败了逃不掉’的窘境,逐渐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可他们面临的却是以骑军为主的蒙古人,在战争中丧失了机动性是难以取胜,复国只说也将终成泡影。
因而赵昺认为建军的重点不仅是扩大规模,而是加强整训换装的同时也建立起事宜的编组,要求以编强作战部队为重点,将相当数量的非战斗人员移出军队编制序列。从而把空余出来的编制兵额与省下来的军费,用于编强作战部队,配置新型武器装备,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尤其是要重新划分军中,细化兵种,改善军种比例,并建立起合理的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比例,增强行朝军队战斗力。这就意味着军中的武器装备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老旧装备,亟须淘换,从而要求逐步压缩老旧装备的数量,减少常规冷兵器的生产,而加大火器的生产量,对官兵重新进行整训,为换装新式武器做好准备……
赵昺的一番说辞,让应节严等人是连连点头,他们也没想到此战暴露出了如此诸多的问题,而小皇帝所言又非妄言,若想提高各军现有的战斗力也只有此途可行。而他也是个有眼色的,刚刚所言严格的说只是从底层设计说起,见他们并无异议,便转向组织架构的设计。
宋朝自建国后为防止重现藩镇割据的局面,采用强干弱枝的军事部署,大部分禁军集中于都城附近,地方各州府只有厢军维持治安,边防采用禁军轮戊制,每逢大的战事则从禁军中抽调临时派将统军作战,也就形成所谓的‘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但是这种制度在北宋末就已经崩溃,为了应对新形势,赵构不得不放权领兵大将,从而再次形成大将统管一地军政的局面。赵构在形势缓和之后便欲收回兵权,重建禁军体系,先后削夺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的兵权,据说岳飞之死也与此不无关系。
不过金军频繁南下,使得赵构的恢复旧制的设想并没有完成功,不得不在前沿设置数个军镇据守,并以文官领兵,并将这种体制延续到宋末,终于在吕氏集团降敌后再次崩溃,导致整个荆湖防线失守,进而丢掉了整个江南亡了国。到了赵昺这里,可以说大宋新旧军制皆已失效,虽然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