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也知,自南朝攻陷江南后,各军靠屯田补充所缺,朝廷没有一粒粮饷拨下来,各万户日子也很艰难啊!”巴儿术见自己的小手段被右相叫破,尴尬地解释道。
“此时用兵,便是为了重克江南,解决粮饷所缺。高丽水军跨海而来,不也正是为此,若是没了他们,又如何跨过大江!”伯颜听了其解释怒色少减,却依然训斥道。说是这么说,但是他当下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造成当下的窘境,其实是与当前的军制有关,而伯颜也参与了设计,他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弊。蒙军初时实行民皆兵的制度,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男丁充军出征,家属和童仆按千户在后方或随军从事生产,经营畜群和其它产业,供应前方。灭了金、宋后,留驻的探马赤军有了固定驻地后,家属陆续从草原牧区迁到中原农区,逐渐与蒙古本部脱离关系,形成了军户制度。
同募兵制相比,实行军户制,士卒不易逃亡,可以保证元朝军队有稳定的兵源;同时,由于军费中的很大一部分由军户供给,因而可以使政府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而负担又不致过重。除实行军户制外,在部分地区还搞募兵,招募一些愿意从军的死士,这些人多编组于炮军、弩军、水手军、匠军中。
又与汉军和新附军不同,探马赤军户是自备;汉军军人则由政府发给冬夏装,配备武器,每人每月发给米五斗、盐一斤;新附军士的装备,部由政府供给,每人每月发给六斗米、一斤盐,并给其家庭发放四斗米、一斤盐。汉军军士服装的不足部分以及其他装备与开支,则由军户自理。
大体有这样几种办法或是由军户直接将所需费用送到军中,称为封椿钱,也叫封装钱;或是由所在军队预以官钱,给戍军费,而以各奥鲁所征还官;或是先于奥鲁内收敛数足,解中书省纳讫,凭都、省咨文数目,于行省见在钱内支散军人用度;比较普遍的是,由各万户、千户派人到军士所在奥鲁,协同差来的千户、百户,向正、贴军户征取。
但是出征军人每年所需各项费用是相当大的。征戍远方,一兵岁费,不啻千缗、千缗,这相当于五十至百石米的价值。承担这样的开支,对许多军户来说是很困难的。由于军户负担过重,加之军官对士卒的剥削和压迫十分残酷,以至军户日蹙,军官日富。贫苦军户却仍被迫出军,久服劳苦,近者六七千里,远者万里之外,每遇收捕出征,万死一生。为此,不少正、贴军户常常不得不典卖土地,有的甚至沦为乞丐。
“右相,话是如此,但也要体谅小将的苦衷!”巴儿术皮笑肉不笑地道。
“此前每逢征战,还能有些赏赐和抢些财物。可平定了南朝之后,朝廷令各军镇抚一方,实行军屯,所属各军辛辛苦苦开垦荒地,刚将地养熟了,有了些收成。但是朝廷却又要增加赋税,将余粮尽数收走不说,却又在这春耕之时南调,田都没有人耕种,定是要减产的。却还要自备粮饷,衣装,制造武器,待秋后缴了税赋,剩余的恐怕都熬不过冬天去。小将手下还有数万张嘴等着吃饭,不早做些打算又如何应付!”
“本相自会向朝廷请免赋税,而你们只需打赢这一仗,江南如山的粮食,数不清的金银便都是囊中之物,还愁过了冬,吃不上饭!”伯颜听了只能画张饼先给他们,当下到处伸手要钱,朝廷都快揭不开锅了,拿什么补贴他们。但也知其所言不假,此战要是胜了一切都好说;可若是败了,虽然能少些吃饭的,但淮西和淮东这两边主要的税赋之地也颗粒无收的话,那么饥荒也就在眼前了。
他深知当前的情况,在设有军屯的各卫军,士兵被分为正军和屯军两部分,分别编组和管理。土地主要是因战争破坏而荒废的空地,由朝廷发给耕牛、农具和种子,或者给钞作兴建屯田之资。但军屯的土地仍归国家所有,而屯军要按规定交纳粮食,作为地租和赋税。
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