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不放过(2 / 3)

,这已经是历代南方统治者的共识。南方政权皆是以建康为核心,即便南宋以杭州为临安之地,其实依然无法摆脱。依靠建康,南方政权可以享有太湖地区的人力粮食和长江地区发达的水运交通,以便和北方政权长期抗衡。

而要保住南京,必守长江。长江虽是天险,但却不是保险箱。长江天险从荆襄到九江,再到南京,如此之长,根本就无法处处设防。如有一点突破,那么北方的大军就会以高屋建瓴之势瓦解整道防线。当年的隋灭陈,北宋灭南唐莫不如此。

如果想要长期固守,只能进行纵深防守或机动防守,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这时候淮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淮河至长江地区水系茂密,支流众多,例如淮河的支流颍水,涡水,泗水等等,而且淮河的终点洪泽湖也是长江以北地区的大型湖泊。

一般来说“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如果北方的大军南下,必然要沿着颍、涡、泗三水前进。南方政权在此三河与淮河的汇集处修筑城市,形成了寿春、钟离和淮阴这三座军事重镇。他们可以凭借坚城顽强抵抗,利用水流让自己的水军快速机动,拖住北方骑兵的进攻锋芒。

当年前秦皇帝苻坚为了南伐东晋,就曾经出动重兵争夺淮南地区。结果在寿春一带遭遇了晋军的顽强抵抗,白白错失了战略良机。而此时晋军将领谢玄指挥水军等机动兵力利用水路和苻坚展开决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另外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给江淮地区赋予了更重的使命,可以说大运河让江淮地区变成了更重要的战略枢纽。隋唐的建立者都是关陇贵族,所以他们的统治中心都在关中。然而随着关中地区土地肥力的下降和人口的急剧膨胀,这里生产的粮食不能再像秦汉一样支撑起一个特大城市了。

唐朝将首都部分职能转给了临近的洛阳,建立“洛阳新区”,然后从南方粮食生产区大量运粮食,解决首都地区缺粮的尴尬局面,此乃“南粮北运”。如果要大量运粮,那只能依靠前朝留下的大运河了。通过大运河,江南地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洛阳和关中,缓解了首都的城市病,大运河沿岸的江淮城市,也跟着成为了国家锁钥。

在唐朝江淮地区的赋税甚至成了唐朝中央政府的收入大头。而在淮左和淮右的藩镇们则凭借大运河可以牢牢的扩张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不给中央政府运粮食。唐宪宗年间,李愬雪夜下蔡州,一举攻破淮西藩镇,就是为了重新打通中央政府与江淮和江南地区的联系。所以无论对于割据政权还是中央政府,江淮地区必须拿下。

虽然入元后已经可以海运,但是大运河仍然是重要的漕运手段,继续实行这种南粮北运的策略。即使现在丢失了江南,在两淮地区的盐、粮仍可通过运河送往中原,惠及西北。更重要的是蒙元拥有两淮,则可以牢牢卡住大宋的脖子。

如此一来,江淮对南方政权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南方政权拥有淮河,则可以拥有长江以北的一道最好的屏障,甚至窥伺徐州、山东乃至中原。而北方政权拥有淮河,则可以牢牢地卡住南方政权进取中原的通路。

无论是南陈、南唐还是南宋,他的衰败甚至灭亡都是从丢失江淮开始的。江淮乃是南北必争之地,有了淮河,南方政权和割据政权就变消极防守成主动进攻。但是,仅仅拥有淮河可不够。南方政权想要长期对抗,还必须控制江汉地区才能保持自己政权的长治久安。

也就是‘江汉江淮为连襟’,赵昺记的明末顾炎武甚至指出了“厚荆襄”和“阻两淮”为东南立国之本。而纵观历史,因为江汉地区丢失导致东南自缚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东晋时期王导桓玄等人凭借荆襄,死死的抓住了下游建康的命脉。本朝政权也是吸取了这个教训,派遣吕文焕固守襄阳,杜杲固守江淮。两地互为犄角,让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