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淮南王谋反事件(中)(2 / 4)

去世之后呢?我岂能侍奉小儿向北称臣!”

伍被见刘安根本不听劝说,便说道,“陛下刚刚宽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说这等亡国之语!臣听说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说‘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出入游荡了’。今日,臣也将看到宫中遍生荆棘,露水湿衣了”。

淮南王刘安闻言大怒,将伍被的父母抓起来关押了三个月,想要迫使伍被屈服,然而伍被只感到心灰意冷,但仍不肯放弃自己的观点。

虽然淮南王刘安叛乱之心不死,奈何朝廷那边却始终没有察觉,再加上汉武帝忙于征讨匈奴之事,对于淮南国之事不免有所轻视。然而,就在事件已经告一段落,逐渐平息之际,淮南国却由于王府内叔侄不和,再度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淮南王刘安除了世子刘迁之外,还有一个庶长子刘不害。刘不害虽然年长,但却始终不受刘安喜爱,自己的亲爹都是这个态度,就更不用说别人了,因而王后荼不以其为子,刘迁亦不以其为兄,就连王府的仆人都对其多有轻视。

继续阅读

性情仁和的刘不害对此并不在意,但他的儿子刘建对此却极为不满,常常因为刘安重视太子而轻视其父心生不满。

元朔二年(前127年)正月,汉武帝下诏推行“推恩令”,各诸侯王纷纷上奏朝廷封诸子为侯,建立侯国,被刘安所不喜的刘不害自然没有这个待遇,这让刘建更为不满。

因此,当刘迁因为雷被之事而被朝廷问罪之时,作为刘迁侄子的刘建非但没有设法拯救,反而与外人联手,意图搞垮世子刘迁,以其父取而代之。刘迁得知之后,遂命人将刘建抓起来拷打了一番,刘建因此心中愈发怨恨,派人四处搜集刘迁的罪证。

元朔六年(前123年),刘建得知刘迁曾意图谋害朝廷使者、中尉段宏,遂派友人严正赶赴京城,上书向汉武帝告发说,“今淮南王之孙刘建,才能出众,淮南王王后荼和太子刘迁却常常谋害于她。刘建之父刘不害无罪,却数次被逮捕,差点被杀。如今刘建已经掌握了刘迁谋害朝廷使者的罪证,陛下召其入京询问,便可知其中详情。”

汉武帝看过之后,询问廷尉张汤的意见,张汤认为这不过是淮南王府内部的家务事,交给河南郡查办就是。虽说事涉诸侯王,且有谋害朝廷使者的罪名,但段宏两次前往淮南国,皆完好无损的回来的,而且事后段宏也并未提到淮南国有何异动,于是汉武帝也认为这不过是淮南王府的家事,因而并未引起重视,便按照张汤的建议,将此案交给了河南郡查办。

然而,也是淮南王刘安时运不济,这件事好巧不巧,传到了丞相公孙弘的好友审卿耳中。这个审卿不是别人,正是西汉开国功臣、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因为当初淮南王刘长杀死审食其之事,审卿始终怀恨在心,虽说刘长如今已死,但认为父债就应该子偿的审卿,哪里肯放过这种好机会,遂向公孙弘添油加醋的构陷刘长之子刘安的罪状。

经过审卿的一番挑唆,公孙弘也不禁怀疑淮南王父子是否真的有谋逆之心,遂上书建议汉武帝应该派人深入调查。

历代帝王对于谋反之事都极为警惕,经公孙弘的提醒,汉武帝立即便警觉了起来,卫青攻打匈奴单于庭取胜归来后,匈奴单于庭北迁,北部边境压力骤减,朝廷暂时没有外战压力,刚好腾出手来处理内部事务。

于是,汉武帝便将此案交给了廷尉张汤处理,如果淮南王的确有谋逆之心,刚好趁着国家无事处理掉,以免将来汉匈战事再起,让朝廷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

对于张汤这种酷吏来说,案子越大,他们越兴奋,天下难道还有比诸侯王谋反更大的案子吗?张汤接诏之后,立即带人赶赴河南郡,同时派人前往淮南国,召刘建前往河南郡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