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节 西洲(1)(2 / 3)

宋耻 狂人阿Q 3423 字 2020-07-18

被一些达官贵人效仿,成为一种出口中国的商品。

至于其他商品,很少有能出口中国的,毕竟值得远渡重洋进行贩卖的大宗商品,人类历史上就那么几样。中国人很幸运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丝绸,比如瓷器,比如茶叶等。跟这些中国大宗商品能相比的,只有香料、棉布,中古时期,就这些值得远洋贩卖,其他商品则没有贩卖的价值,运费太高,只有极少数猎奇的权贵可能会买,而这种概率,不值得商人去冒险。

埃及没有贩运到中国的大宗商品,可依然有值得出口的商品。作为人类最了不起的古文明之一,埃及人也是为人类贡献过巨大智慧的。在最重要的文化服饰领域,中国人贡献了丝绸,印度人贡献了棉布,埃及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纺麻技术。

埃及人生产的亚麻布,虽然不可能出口到中国,但产量巨大,价格低廉,对非洲地区的黑人朋友来说,非常适合。宋人将中国、印度的物产卖给埃及人,从埃及主要采购亚麻布,往南转口卖给南部非洲的部落,换取他们手里的皮革、黄金,然后又去波斯、巴格达出售,换取黄金、波斯地毯,返航到印度,跟印度人交换成棉布、棉花和宝石,沿途继续贩卖这些印度物产,最后带着多次转手贸易得到的丰厚利润回到大宋再次采购商品,等待第二年的风期。

由于大西洲成为贸易线路上的一个环节,所以宋商开始频繁出入大西洲港口,冲突在所难免。实际上他们在绿衣大食国也会跟当地势力产生冲突,不然燕王不会往开罗派一个特使,但绿衣大食国哪怕衰落,也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他们只能借助燕王的保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对一些大西洲小部族,就没那么客气了,起了冲突,一番厮杀之后,这些部族往往只有被征服的命运。

于是一些宋商开始效仿燕王,在所经之地修建屯堡,留人镇守,作为他们下次经停和贸易的据点。无名无分,就打着燕王的旗帜,一面是得到保护,另一面是狐假虎威。他们的两个目的,很多最后都达成了。因为有价值的据点,燕王这几年纷纷派人前往管理,给予开辟据点的商人很大一笔补偿,甚至跟他们分享进出港税,即便燕王看不上的据点,扯着燕王的旗帜,往往能吸引到宋商停靠,既能收税,也能得到他们手里的货物。

如今燕王自己都不知道他有多少座城池,鉴于这种情况,已经出台了海外拓土法。鼓励宋商在无主之地建立据点,可在就近的燕王辖地进行报备,得到保护,并给与开拓者一些官爵,最常见的是十二都这样的都保长官职,不鼓励宋商攻击夺占有主之地的城池。结果导致很多宋商自发的开疆拓土,并非全是冲着燕王的奖励去的,因为都保长这种没品级的土豪官职,实在很难吸引人,也是燕王不鼓励海商转变为海外掠夺集团的态度。但还是有很多海商自发占地建城,因为修建一座城池,一旦开发的好,那是巨大的收益。

许多海商都有自己习惯的航线,但他们的航线上,未必有为他们准备的补给基地。小海商只能适应现状,缩短自己的贸易距离。但是大海商却有改造环境的能力,他们如果觉得不方便了,就会在自己觉得必要和合适的位置,修建一座补给屯堡。留下几十个百来个纲队勇士镇守,方便自己贸易的同时,还会拉拢其他海商到他们的据点补给。这种情况,燕王是支持的,只要报备的据点,都会以最快速度出现在最新的地理志上。

结果燕王每期新的地理志上,都会出现几个新的城池,让人觉得燕王在以惊人的速度开疆拓土。

大西洲的贸易据点开辟的速度有些异乎寻常,但极少有燕王直接管辖的,白送上门的城池还有不要的?

还真有!

因为燕王也发现了问题所在,那些非洲的贸易据点,都不是什么好玩意,竟然参与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李慢侯可不想沾上这玩意。但黑奴贸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