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宋应星想把电报、电话都搞出来?(1 / 2)

振奋新明 小波不停 2403 字 2021-09-24

由于运河的衰落,东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南京城,似乎也受到了牵连。怎么看都有一种衰败之感,甚至还没有这几年新起来的松江府有活力。

南京城自光复后,虽然名字从满清时期的江宁府恢复为南京城。可在实际功能上,却没有大的变化,大明朝之前的两京制被取消,现在它就是一个正经的省会,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

两京制自有它的实际作用,之前整个长江航线和东南数省的税负都需要通过南京城进行转运,只不过现在没有了这个需求而已。湖南、湖北两省通过铁路可以直接和北京联系,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有海上航线,江西、安徽两省也没必要到南京转运。再弄一个南都是毫无必要的事情,反倒会影响中央朝廷的权威,不利于全局的统一部署。

没了南京这个中转站,各省直接和朝廷联系,似乎没啥不好的影响。唯一有些麻烦的是信息沟通上还是有些偏慢,信号塔系统大大的提升了紧急信息的传输速度,但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准确的信息传达还是得靠信件文书来传递。

铁路和火车的覆盖,对信件传输速度的提升并不明显,最快也就和之前的八百里加急一个水平,唯一的利好是传输的量要比以前大了一些。可这远远达不到李振新理想的要求,从广州往北京城送份信,最快也得六天时间,与后世相比简直是龟速。

好在这种状况,终于有了解决的希望。自科学院的人发现电之后,李振新就安排宋应星老先生组织课题组,集中力量来攻关电报项目。宋先生不愧是顶尖的科学家,课题组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克服了很多难题,在1668年5月的时候取得了重大突破,造出了可以长距离通信的电报系统。

北京南郊的科学院研究所,一群小伙子正在完成一个划时代的实验。只见一个小伙子拿着着一张小纸条,对着新弄出来的发报机,小心翼翼的按着电键。纸条上的内容是:“这里是南城研究所,请问今天中午总部食堂做的饭是什么?”

按照译电码的格式编成电码后,小伙子向二十里外的总部发出了历史上第一通长距离电报。然后大家就屏气凝神的守着收报机,等待那边的回信。过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收报机开始有节奏的响了起来,记录信号的纸条慢慢在发条的带动下开始运动,电磁继电器带动着炭条在纸条上留下有规律的划痕收报机是用电磁继电器原理工作,通电后和继电器拨片相连的炭条会被吸下来,断电会弹上去。通电时间长留下的就是横线、通电时间短留下的就是墨点。纸条是用发条带动的,第一次通电会把发条的开关吸下来,纸条就会匀速运动直到纸条走完,等一次收报结束后换上新的纸条复位等待下一次使用。)当纸条走完后,大家连忙取出来拿到译电簿旁边,对照着电码翻译纸条上的墨点和横线的内容。

“总部收到内容、今天中午食堂做的是红烧肉,我是大明国事总裁李振新,请你们将收到的内容尽快送到总部查验。”

书记员小心的把翻译过来的内容写在信纸上,并标注了收报时间后,放到信封里,贴上封条,然后用快马赶紧送到总部。

半个时辰后,科学院总部焦急等待的李振新和宋应星们收到了快马传过来的密函。打开密函仔细对照内容,发现与发报内容分毫不差。

实验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历史上第一封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报收发实验成功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是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这一幕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宋先生、咱们成功了!电报机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世界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变。”

“邦德、吾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世间真能出现如此神奇的东西。二十里的路程,居然能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就能互相通信,这真是神迹。我们以前经常看天上的雷电,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凡人居然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