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气呼呼地出了宫,一路狂奔,回到驻地,蓦然想:“皇上虽主战,却举棋不定,如果杨嗣昌之流不停地在他耳边啰嗦,指不定就要受了蛊惑。
咱这两年没少研究克制通奴之策,不妨如实奏明皇上,不仅能够克制通奴,而且可以坚定皇上的信心。
只要皇上坚定了战胜通奴的决心,哼,饶是杨嗣昌之流巧舌如簧,恐也无济于事。“
拿定了主意,卢象升便不怠慢,当即奋笔疾书,写罢,命快马上奏。
见卢象升不卑不亢地离去,崇祯忍不住想:“如果朝臣都似卢象升这样,朕又何惧通奴这等边远小族?这个卢象升,虽为文官,却力大无穷,剿流寇,战通奴,从未露过败迹。”
想着,崇祯站了起来,慢慢地踱着,继续想:“通奴终究边远小族,纵使其再强大,难道就能吞得下我大明万里江山?哼,休想。
跟其议和,原不过为了腾出手来剿灭流寇,如今剿寇已大获成功,不要说卢象升等朝臣,即便朕也想不通哪。”
正想,见杨嗣昌进来,忙问道:“跟象升谈得怎样?”
受了卢象升的冷落,杨嗣昌暗自发着狠,待其走远了,又想:“哼,你虽为兵部尚书,战与和却由不得你作主,咱只管帮皇上拿定主意,看你能咋样?”
想着,已进了殿,见崇祯一个人边踱着步,边低头沉思着,知其又受了卢象升的影响,正寻思着该怎么开口,听崇祯动问,忙一脸委屈地叹了口气。
崇祯一愣,旋即道:“看样子,谈得不顺?”
杨嗣昌撒谎道:“岂止不顺,这个卢象升,竟指着臣的鼻子破口大骂。唉,他卢象升也算是个明白人,怎么可以这样以下犯上大失礼仪呢?“
崇祯道:“不会吧,象升也算是书香之人,怎么会如此呢?果如此,必也是忠君报国之情所激,爱卿不必与之计较。“
“皇上怎么可以这样呢?他之前可不这样哪,莫非他竟认可了卢象升所言?“
杨嗣昌大惊,待要说话,却听崇祯已又道:“朕原想先朝有俺答封贡的典故,再来一次俺答封贡又何妨?或许朝臣们说的也有些道理,此一时非彼一时哪。“
杨嗣昌道:“此一时确非彼一时,但是,目前逢多年不遇之大灾荒,国内流寇作乱,蒙古、朝鲜等又被清兵征服,先后与我断交,孤立之策失效,我们又如何遏制如狼似虎的清兵呢?“
崇祯想不出,却还是道:“清剿流寇不是大获成功了吗?现在的形势还是好了,至少不需要两面作战了。“
杨嗣昌坚持道:“清剿流寇虽已大获成功,却并没有彻底剿灭,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最近,臣留心了一下河南等地的情形,灾荒再起,即便没有流寇作乱,我们也需要休养生息哪,皇上。
只有老百姓真正地安顿了,朝廷才能真正地安顿。如此,只有议和,哪怕是付出少量的代价,至少也可以为朝廷争取一段让老百姓修养生息的时间。“
崇祯道:“爱卿所说的道理,朕当然懂,但是,清兵亡我之心不死,若是让之借机发展起来,比之流寇更麻烦。“
说着,见杨嗣昌还欲再说,继续道:“剿灭流寇,举国赞同,据洪承畴、孙传庭所报,连老百姓都帮着。
议和呢?虽说可以为朝廷争取时间,但是,清兵终究异族,即便他不能借机发展起来,朝臣们,还有老百姓都反对。这可是要犯众怒的,历朝历代,因为不能抵御异族入侵而惹起众怒的例子还少吗?“
杨嗣昌不甘地道:“皇上所言甚是,但那是长远的,关键是,眼前咱们怎么才能抵挡得住清兵的进攻?“
崇祯想想也无法,正不知该如何说,王承恩匆匆进来,递了一本奏疏给他,忙低了头来看,正是卢象升所上!
匆匆看过,崇祯心里登时有了底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