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又被崇祯上了一课(1 / 2)

统计大明 怕起重复 2167 字 2021-05-16

朱慈烺得意的说道“父皇,通过报纸的广而告之,咱们的皇明御用等商号生意都成倍增长,仅仅皇明御用每月利润就超过十万两,皇仁堂药铺成药也足够防疫军扩军使用,其余商号利润也非常可观,儿臣打算以后每月往内库输送银子二十万两,助父皇扩军之用。”

这话沈万三也说过,他的下场非常凄惨,朱慈烺现在也这么说,他也怕自己会落个那样的下场。

朱慈烺小心的打量着崇祯,没想到崇祯眼睛微红,脸上满满的都是感动“好!皇儿能把皇店做到今天,父皇也没有想到,有了这比收入即使不加税也足够完成扩军,看来皇儿比较中意这个杨嗣昌了?”

朱慈烺摇摇头“其实父皇也是中意他吧?只不过是体恤民生艰难担心加税使百姓生活困苦。”

崇祯点点头“昨日朕去社稷坛看了新栽种的三种作物,农人说庄稼长势都很好,若是培育得当,明年北方都可以分到种苗,明年开始北方再也没有缺粮之忧。所以到明年流寇问题一定能得到极大改观。”

朱慈烺想了想问道“父皇对于三种粮食纳入粮税有何看法?”

崇祯对于朱慈烺旧事重提也很无奈“上次我在朝议上提出将三种杂粮纳入粮税,可是百官均反对如此,朝廷自一条鞭法以来,一直实行以银代粮,若是改为从新征收粮食,就需要雇佣更多税吏增加仓储运输,得不偿失。”

朱慈烺自然听说了这件事,不过他确有另外的想法“父皇既然朝廷征税以银子为主,征银之后在买粮食,百姓对于新粮食心中还有焦虑,担心无人收购影响纳税,不如在粮收获的时候,设立仓库以正常粮价购买杂粮作为储备,这样百姓才能放心种植新粮食。”

崇祯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对于大明目前的形式来说,很难再拿出一笔钱来做这个事情。

但是这又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要是没有人收,只让百姓种,那惠民就变成害民了。

朱慈烺见崇祯在犹豫,自然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父皇若是对儿臣有信心,那请让儿臣来负责此事。”

崇祯嗯了一声“皇儿经管放心大胆的去做,父皇自然是相信你的!”

朱慈烺正正经经的行了一礼“那请父皇给皇店经营盐的权利。”

崇祯也正色皱眉“盐不可轻动,国税过半需要依赖盐税,若是盐务一边会动摇国本。”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儿臣一不要现在产的盐,二不要现有的盐引,儿臣打算在开平设立盐厂生产熟盐销售往蒙古、建奴、高丽、倭国等处。而儿臣若是卖盐于一地,自然承当当地盐税。”

崇祯想想这个好像没有啥损失,往外边卖,这些地方又没有交过盐税,而卖往内地卖到一处就承担一地的盐税,那大明的盐税就不会减少了。

不过崇祯还是不解“既然皇儿不是为了省去赋税,为何要去参与盐务?”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父皇,我让统计司计算了,大明百姓一人一年需要吃五斤盐左右,以大明人口计大明每年消耗盐至少应该在五万万斤,按照纲盐法计算,每引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外盐税三两,公使银三两,故而每引盐朝廷应该实际收入合计六两六钱四厘。也就是说,一斤盐只收大概二十二文钱左右。”

最近朱慈烺老是喜欢引用算学来上奏,连带着崇祯也喜欢上了算学,崇祯跟着算了一下确实是这样。

朱慈烺接着说道“五万万斤也就是应收税款一百一十万万文,折合银子一千一百万两,但是实际上朝廷只收到了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税收。”

朱慈烺递上一份统计报告“父皇请看,这是各地盐价报告,多者如两湖山区有三百文一斤,少者福建广东等地生盐价格八九十文。也就是说大明百姓每人每年差不多要花一两银子买盐,但是这五万万两银子,朝廷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