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3 / 6)

对派大联盟的根基在海外,这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而这个大联盟,以数个不服王命流亡海外的势要豪右之家组成,他们离开了大明,所以肆无忌惮,而这个大联盟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刺杀王崇古。

而现在,王崇古既然活了,还在朝中继续做次辅,那就决计没有这帮家伙的好果子吃。

王崇古的这本奏疏极长,不过一共就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增加南洋官办种植园的数量;第二个则是以缉毒为主要目的,对元绪群岛展开定期巡检;第三个,就是在元绪群岛建立熟练足够多的巡检司,设立海防巡检。

增加官办种植园的数量,就是釜底抽薪之计,这是以一国之力,去抢夺生产资料,对于这些外逃的势要豪右而言,这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生产资料丢失的结果,所有一切一切的成就,都是镜花水月,都是无源之水。

釜底抽薪绝户计。

第二条的确是针对反对派的大联盟,不过主要目的还是缉毒,打赢缉毒战争,防止阿片、死藤水、恰特草等物在大明的泛滥,严厉并且长期打击,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去清理。

在这个从云南传一份文书到京师,都需要九十二天才能抵达京堂的年代里,这种打击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扩大化,缉毒就成了个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甚至成为吕宋、旧港总督府对下朘剥的手段。

第三条足够多的巡检司,海防巡检,就是为第二条做一个补充,缉毒最好能留下活口,由海防巡检查验,送往京师,最大程度上,避免张冠李戴、杀良冒功的现象的存在。

但这种事决计是免不了的。

王崇古讲的很明白很透彻,政策的利弊,都说的很清楚。

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问题,这些不服王命,叛逃出海的势要豪右是否还享受大明律的庇护?

王崇古以‘诸侯用夷礼则夷之’为由,将这些叛逃的势要豪右开除了大明籍,将其等同于蛮夷,则完美的避开了律法的问题。

大明律从来不庇护蛮夷,比如被烧成灰的索伦,他就是个蛮夷,所以皇帝斩首还要把人烧的尸骨无存,士大夫们连个救一下的人都没有。

“朝廷的官园在南洋种植园里已经占据了六成,是否有必要继续扩张?”朱翊钧将王崇古的奏疏推了出去,询问户部的意见。

“陛下,种植园多多益善。”王国光显然看过了这本奏疏,也没有翻开细看,就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

张学颜进一步补充说道:“陛下,天象有变,大明需要更多的粮食。”

格物院清楚的观察到了小冰川时代的到来,草原在变冷,陕西、甘肃、宁夏、河套地区的降水在累年减少,晋西北大地的干旱越来越严重,格物院发现内地远离海洋这个巨大的温度调节器,土地的比热容只有水的二十分之一的情况下,大明必然要面临粮食危机,而且已经在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了。

王崇古提出扩大官园的数量和面积,固然是在报复敢于刺杀他,并且杀死了他亲弟弟的凶手,同样也是为国谋长策,不仅仅是出于泄愤的目的。

六成?十成十都嫌少。

王国光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大明的人口是在增加的,因为救荒的甘薯,实在是生民好物,可是这天气越来越糟糕,人多了,粮食少了,这就要乱,天下有变。臣以为,这粮食事关国朝命脉之事,不掌握在国朝手中,恐有大乱发生。”

粮食尤其是海外流入大明的粮食,不掌握在朝廷手里,皇帝你怎么睡得着呢?

你能当皇帝,是因为你兵强马壮,你兵强马壮,是你有粮有银有枪,还有礼法,还有人心,所以你才是皇帝,你没粮就没银,没银也没枪,你还能坐得稳皇帝?

陕甘宁注定的干旱问题,和人口增长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