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则丧乱,所以‘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朱翊钧很喜欢《荀子》三十二篇,这是真正的帝王书。
“还有更多吗?只有三十二篇了吗?”朱翊钧看完这三十二篇有些意犹未尽,询问万士和是否从民间找到了孤本,或者已经散佚的篇章,哪怕一篇也好。
“只有这三十二篇了,其他都散佚了。”万士和十分遗憾的说道。
“这…真的令人扼腕痛惜,朕给爱卿三百万银,专事搜集孤本独篇,来补齐诸子百家散佚之文,哪怕找到一篇,这三百万银也值了。”朱翊钧让冯保取来了一张内帑的承兑票证,写上了三百万银的大写,将印绶拿来,盖在了上面。
说给钱,是真的给钱,绝不是敷衍,哪怕是找到一篇沧海遗珠,三百万银都是值得的。
儒学的兴盛,让诸子百家落寞,各种文章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陛下,这不仅是银子的事儿,还需要一些运气…”万士和拿着手中的银票,这东西真的能兑换三百万银,万士和这辈子都没拿过这么多的银子,但,他只能告诉陛下,主要靠运气。
“能不能弄个千金买马骨的事儿来?朕的意思是,有人拿着家传的古书,到百家馆询问,而后发现是散佚篇,一字千金,有一个字算一千银,大庭广众之下赏银,那寻找散佚孤本,岂不是容易了许多呢?”朱翊钧思索了片刻,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字千金寻孤本。
贵是贵了点,朱翊钧有的是银子,而且也愿意出这个银子,让明珠不再蒙尘。
万士和看着手中这三百万银的银票,看着陛下由衷的说道:“陛下圣明!这个办法很好,除了有点费钱。”
一向吝啬的陛下,突然愿意花这么多钱,意思非常明确,陛下真的想把这些事儿办成。
泰西搞什么文艺复兴,复兴罗马文艺,大明不用,因为大明就是东方活着的罗马。
都是祖宗的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