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件李慢侯当政时期,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李慢侯极力支持契丹人在草原上的存在,他认为依靠契丹人羁縻漠北人,这是代价最小的维持漠北稳定的方法。可是代价最小,未必最稳妥。
最稳妥的方式,永远是自己直接控制。
于是李睿集团决然撕破了李慢侯跟耶律大石建立的长久联盟关系,通过策反燕云豪族控制的草原东西商道,将上百个头下军州贸然纳入东藩府管辖,让西辽帝国跟东藩彻底翻脸。
可战争没有到来,因为契丹这头狮子老了,否则李睿也绝不敢轻易下手。
契丹人这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东藩在背后支持他们,他们就能对草原形成表面上的控制,虽然无法实际控制,可又不至于让草原秩序失控。这其实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平衡,但可惜李睿不想要这种可靠的平衡。
契丹人的衰弱,给他了绝好的机会。耶律大石死后,契丹人虚弱的太快了。主要是权贵阶层失去了进取心,萧斡里剌、撒八那些人,不是老死,就是腐朽,早打不动了。一大批创业权贵,靠着头下军州这样的封建地盘,迅速成为封建权贵,开始奢侈享乐。西辽政权中,最后生机的,反而是韩英这样的燕云汉儿。
耶律大石死后,契丹人的重心无法脱离西域,东方持续空虚,越来越依靠燕云豪族维持统治。辽西基本掌握在怨军集团手中,漠北则是乌古、敌烈部这样的契丹外帐控制。辽西、漠北和西域三大版块之间,则是一百多座以燕云豪族建设起来的头下军州串联起来的商道。
这条商道,价值不高。更多是作为契丹人东西大迁徙,控制广袤国土的驿站。因为要翻过大兴安岭、狼居胥山,和阿尔泰山,实际上并不具备多高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西部从克烈人的土地上通行的克烈道,因为接通狼居胥城和狐狼道,算是草原丝绸之路,还有点价值。东部大兴安岭以东的辽西道、中部狼居胥山跟大兴安岭之间的乌古敌烈道,基本上只是契丹人势力内部的沟通,人都没有多少,贸易自然没有多大。对于控制着河西走廊,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藩势力,争夺这条道路,实在是没多大游说。
可李睿就是动手了,而且是完全处在背信弃义一方。他首先策动克烈道的燕云汉儿豪强家族主动向东藩投诚,理由十分牵强。因为克烈人内乱,克烈道一度断绝,西域和克烈道之间的沟通中断。这些豪族请求东藩保护他们,东藩立刻调动狼居胥城的一万大军开进克烈道数十座屯堡,将金山(阿尔泰山)以东到狼居胥城之间的克烈道全部控制。在克烈人内乱平息之后,契丹人卷土重来,狼居胥军却不撤军。
萧塔不烟派人来交涉,李睿强词夺理,声称契丹人控制不了这条商道,东藩府愿意帮助。
辽国为此交涉了数次不果,果断派兵夺取,显然衰落的契丹铁骑在漠北人面前彻底暴露了虚实,他们在强悍的狼居胥军面前,没有夺下任何一座土堡。东藩府又以契丹人背盟为借口,直接出兵攻占了辽西道,并跟终于辽国的乌古敌烈统军司开战。
战争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契丹人在这里的力量实在太虚弱。虽然从耶律大石开始,就往东方回迁和安置了大量契丹部族,但腐朽的民族已经不在骁勇,在辽东铁骑的打击下,很快土崩瓦解。
面对蛮不讲理的东藩府,契丹人不想吞下这个苦果,但却没有反击之力。萧塔不烟忍下了一口恶气,派人来交涉。将乌古敌烈等契丹外帐,和辽西十二万帐契丹讨要回去,全都迁徙去了西域。之后彻底跟东藩翻脸,关闭了克烈道西段的阿尔泰山要塞。并且开始通过其他途径,跟南宋朝廷秘密结盟,建立夹击东藩的同盟。
由于东藩和西辽政权同盟破裂,繁荣了上千年的路上丝绸之路彻底中断,悠悠的驼铃声消失在了草原古道之上。
这并没有多么影响契丹人的